传承创新 建筑风貌是时代精神体现
一座建筑,是最能体现一定时期城市文化演变过程的事物。承上启下,传承创新,是赵建国在参与多项建筑项目设计工作时,所坚守的原则。
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吉祥巷18-19号(近南屏街)的一颗印·昆明老房子餐厅,是昆明市区内鲜有现存的一栋传统建筑,其前身为距今165年的昆明文化建筑——“懋庐”,它是清末商人张懋弟的故居,也是国家级保护文物。赵建国是这栋杭州建筑设计院的修缮设计者,“这栋建筑是明清时期昆明本土的代表民居形式,就像老北京的四合院,上海的老弄堂。当初进行翻修设计的时候,我们就坚信,传统的精髓文化必须保留,再加入现代居住理念,才能真正使之成为人们追逐喜爱的古建筑。”
赵建国说,当初在进行“懋庐”的翻新设计时,他们专门保留了“三坊一照壁”的元素,瓦顶、土墙,走廊边是精美的木雕花,让人进入建筑内部,就能瞬间有穿越之感。“前门喧嚣,内里清净,鲜明的中式文化特色和便利的现代居室动线设计,吸引一批有一批的昆明人前往瞻仰。”
实际上,除了“懋庐”,赵建国的设计作品几乎都秉持了这一规律,2006年,受四川省资中县人民政府委托,赵建国主持策划、设计了《中国.资中鲶鱼第一村》旅游景观区建设方案;2009年——2011年,受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风景区管理局委托,他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设计了《贡嘎·原乡》民居接待策划设计方案;2016年他又负责领导德阳2500平米的《琉璃书局》室内装饰工程建设项目策划设计……这些设计,既保留了的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,又具有抛弃繁复,化繁为简的现代化设计手段。
“设计中传统和现代不是互相排斥的,在精神层面上是将传统的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时尚融合起来,运用现代设计思维理念及手法去演绎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,也就是用现代设计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的中国时代精神;在设计的技术手段上已经不再是简单画图,我们会运用虚拟现实技术、3D激光打印技术和数字技术来参与设计,这就是整个设计体系的进步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视野,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成都本土的新锐设计师,他们的眼光已经开始关注到人类生存环境上来,比如,在我们学校里,一些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中,就会特别考虑增设雨水收集系统、废物利用循环系统以及分时段节能系统,这些都是一种非常可喜的进步,也是城市发展带给他们的观念上的转变。”
现在,赵建国正在着手成都周边的一项乡村扶贫项目设计工作,这是一个集农业体验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农村文旅综合体,“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,再到乡村,文化艺术已经逐步深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,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,未来,成都的城市面貌将在更为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同时,展现其独特的川蜀城市精神”。